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先进耐火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2025~2026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创建时间:  2025/11/17     浏览次数:   

一、总则

先进耐火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联合建设。先进耐火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以下简称“实验室”)定位于耐火材料应用基础研究,聚焦材料精准设计与多目标协同、服役评价与预测等关键科技问题,致力于构建先进耐火材料理论与技术体系,创制特钢绿色洁净化冶炼以及航天国防等领域的系列战略保障耐火材料。为更好地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根据全国重点实验室相关管理办法,设立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现公开发布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热忱欢迎科研人员积极申报。

二、课题资助范围

实验室开放课题应紧密围绕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2025年度拟重点支持以下方向:

方向一、基于机理+数据驱动的智慧化精准设计与调控

包括但不限于耐火材料基因工程与高通量设计、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材料精准设计,适用于耐火材料高通量计算的微观-介观-宏观耦合算法,面向复杂体系材料的成分与显微结构控制方法,组成-结构-性能-制备的数字化模型,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的多尺度材料计算与实验数据的关联分析、材料显微结构的高精度图像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挖掘等。

方向二、先进耐火材料高温多场多因素耦合服役评价、表征及标准

包括但不局限于高温服役环境下关键耐火材料微结构可视化、数字化表征的新方法,涵盖热、力、电、多介质侵蚀等多物理场耦合的模拟评价平台及测试方法,关键性能测试及评价的试验标准和工艺规范,耐火材料服役在线可视化、数字化、定量化表征、寿命预测及服役数据库等。

方向三、战略保障耐火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特种耐高温复合材料、红外辐射涂层材料、燃气轮机用新型涂层材料、核废料安全处置用特种高温材料、极致能效、氢氨替代及绿色高效烧结等新技术用结构功能化炉衬材料,高温吸波材料、高纯SiC耐火材料等,保障战略新兴产业和国防军工等创新发展。

方向四、冶金低碳绿色化、高端化用先进耐火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抗氢还原耐火材料、抗CO侵蚀耐火材料、低碳耐火材料、绿色电极材料、功能耐火材料、金属熔体洁净冶炼用耐火材料等,保障低碳冶金新装备、新工艺如富氧/氢高炉、氢基竖炉、电熔分炉、超高功率电炉、薄带连铸等以及冶金高端化发展。

三、开放课题设置

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周期原则上均为1年,课题资助额度5~10万元/项。

四、申报条件

1、国内外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和其他单位的非本实验室固定人员,均可向实验室提出课题申请。

2、须联合至少1名本实验室固定成员,明确分工及资源共享机制。

3、申请人须根据实验室开放课题选题范围申请,每人限报1项。

4、申请项目应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科学性与协同性,研究重点突出,考核目标明确。

五、申请程序

1、由实验室发布课题申请指南,申请者与本实验室各研究方向负责人联系,提出申请。

2、填报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一式三份,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后,于2025年1130日前寄交本实验室,文件命名方式:申请人所在单位-申请人姓名-申请课题名称。

3、申请人填报时必须填写课题方向及与本实验室的联系人。

4、本实验室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由实验室主任签发,经实验室公示无异议后批准立项。

六、经费使用与管理

1、课题完成期限为1年,必须持续较长时间完成的重大课题,可分阶段申请。

2、课题经费拨付到该开放课题指定的校内具体联系人,按上海大学校财务政策具体管理。

3、课题经费中,90%用于执行与该课题相关的科研工作,包括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10%用于前往本实验室进行研究所发生的往返差旅费、住宿费。

4、课题结题后停止使用本课题经费,结余经费由实验室收回。

七、成果和考核

1、课题结束(或终止时),必须向实验室提交如下资料存档:

(1)在课题结题前一个月提交《开放课题结题报告》;

(2)课题应发表高质量论文,论文数量与档次要求按合同执行,并将发表论文电子版提交至本实验室。

2、开放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必须注明由本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字样:英文“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Open Project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Refractories (Shanghai)(课题编号)”或中文本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先进耐火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课题编号)开放课题资助

八、附则

1、如果课题负责人未按期向实验室提交结题报告,实验室有权终止其课题并保留追诉的权力。

2、如果完不成课题要求,实验室有权终止、调整或取消课题资助。

3、本指南由实验室负责解释。

4、本指南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九、申报材料提交及联系人

网站:https://sklar.shu.edu.cn

联系人:高雅(15973102461)

邮箱:sklar_shu@163.com

寄送方式:推荐顺丰快递

邮编:200444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东区13号楼503

先进耐火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

2025年11月17日  



下一条:材料学院关于开展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教育及消防疏散演练的通知